“黄教授,实验室准备完毕,可以进行样品实验了。”

    黄炳超教授闻言点了点头,雷厉风行地来到实验室。

    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溶栓纳米机器人能否在复杂血流中精准定位血栓,以及能否按预设条件触发药物释放。

    实验台上,是由高凝血酶模拟的血栓,旁边这是实验仪器,以及一些药物。

    在微流控芯片中注入荧光标记的溶栓纳米机器人样品,开始了工作。

    一旁的团队几人急忙开始通过高速显微成像观测其在模拟血栓的聚集率。

    团队几人都不由地捏了把汗,密切关注着实验进程。

    黄炳超教授更是高度精神,死死地盯着实验台,十分紧张。

    如果不成功,那可就白高兴一场了。

    在漫长的实验,多方面的测试下,终于溶栓纳米机器人的测试报告出来了。

    “怎么样?”

    黄炳超教授神色一正,健步来到前方,拿起测试报告。

    涡旋集群6分钟清除4mm血栓,传统药物组仅溶解表层(<1mm)。

    纳米机器人组再通率84%(对照组23%),神经功能评分改善3.7倍。

    靶向、智能响应新机制可行。

    临床上在动物模型中实现高效溶栓+安全性双达标。

    ……

    “实验证明,这溶栓纳米机器人完美解决血栓问题,并且可以触发药物释放!”

    黄炳超教授颤抖着声音,整个人无比举动。

    此话一出,整个团队都直接炸开了锅。

    团队几人张了张嘴,对视一眼,皆是看出了对方脸上浓浓的震惊神情。

    他们整个团队研究这溶栓纳米机器人数载了,迟迟没有太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