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兵部员外郎,前不久的太子令他当然知道,太子下令出兵西突厥的龟兹,焉耆。兵部调令还是他们发的,筹备粮草,征调徭役,都是他们负责。不过当时以他的政治觉悟还真就没有往这边想,主要是他官职太小的原因,只负责干活的。现在被纪王这么已提醒,顿时后知后觉。纪王说的不错,这还真是一个太子登基的信号。可若是太子惦记,他跟太子也没有什么渊源了,自己怎么可能入太子的眼。此刻他的希望就这样被李慎给打破,双眼显露出了迷茫之色,难道他真的要一直熬下去,等待那渺茫的机会么?“裴员外郎,王某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此时,李慎身后一直没有说话的王玄策开口说道。“王长史有话直说,下官洗耳恭听。”裴明礼连忙行礼说道,对方是四品长史,比他大了两个品级。王玄策一脸真诚的说道:“裴员外郎,王某的经历想必你应该有所耳闻,王某从七品县令直接提拔到五品朝散大夫。原本也以为前途无量,仕途坦荡。可最终也是一场空,王某在鸿胪寺任职两年之久,一直都没有人关注。根据同僚告知,他在鸿胪寺做朝散大夫已经五年多了,如今十年已过,王某那昔日同僚已经致仕回家,可直到致仕那天,他还是五品朝散大夫而王某承蒙纪王大人不弃,募王某入纪王府,如今为四品长史,不然如今王某可能还在鸿胪寺当一个朝散大夫。而且陛下曾想让王某入朝为官,但王某婉拒,以报纪王殿下知遇之恩,现在若是王某愿意,随时都可以入三省六部,接任四品官职。裴员外郎若是入了纪王府,只要有所成就,不难入陛下和太子之眼。到时机会也会更大一些。纪王殿下仁德,曾多次告知我等,若是想要入朝为官,纪王殿下会亲自推举。只是我等皆是不愿罢了,司马薛仁贵连将军之职都放弃不做。所以王某以为,裴员外郎若是想要有所作为,入纪王府是最好的选择。”摆事实讲道理,王玄策用自身经历来劝告裴明礼,告诉裴明礼,你可能这辈子都在六品。因为我有前车之鉴。听着王玄策的告诫,裴明礼更加陷入了进退两难,王玄策的经历早就在官场中流传。多少人羡慕王玄策的机缘,竟然能够被纪王看中,如今要权有权,要钱有钱。很多人想要效仿王玄策投靠纪王,连纪王府大门都进不去。而当初出言笑话王玄策的鸿胪寺同僚,更加对王玄策嫉妒不已。此时的裴明礼对前途一片迷茫,不知何去何从,被王玄策这么一说,他感觉自己去纪王府还是一个机会。而且听上去比在这里机会更大一些。李慎看到裴明礼迷茫的样子,心中那叫一个暗爽,PUA你还不简单,我连皇帝都PUA了,更何况是你?越是聪明的人,越好PUA,要是遇到死脑筋,反而不容易了。“裴明礼,本王跟你说了这么多,也是希望你能够明白,本王是真的希望你能够加入我纪王府来帮本王。而且本王给你的也不少,入府后,可以先给你提一提品级,从六品提到正五品。而且俸禄方面是你员外郎的十倍不止。若是有朝一天,你有机会更进一步,本王保证绝不会阻拦耽误你的前程。你随时都可以离去,你看这样如何?”李慎表现的已经很真诚,他相信,经过刚刚的无限贬低打压之后,裴明礼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人在迷茫之际,看到了一条出路,聪明人都会选择这条路。果然裴明礼听到李慎的话,眼中有了一些光彩,他心中也在盘算着纪王说的话。过了好一会,裴明礼站起身,对着李慎躬身行礼。“多谢纪王殿下抬爱,承蒙纪王殿下不弃,对下官以礼待之。若下官再拒绝,便是下官不知好歹。今后下官便追随纪王殿下左右,忠于纪王殿下,以殿下马首是瞻,为殿下鞍前马后,排忧解难。之前下官无知,还望纪王殿下恕罪。”“哈哈哈哈,好,很好,明礼快快请起,之前之事情有可原,人非草木,本王不会怪罪。本王刚刚也有些着急,希望你心中不要有芥蒂,本王也是惜才而已。”看到裴明礼臣服自己的霸王之气之下,李慎开心的哈哈大笑,亲自上前扶起裴明礼。“裴员外郎,今后你我就是同僚了,王爷刚刚也是求贤若渴,不想失去裴员外郎这等人才。裴员外郎莫要介怀才是,我家王爷一直都是如此,日后久了裴员外郎自然也就知晓了。”王玄策在一旁附和道,事情既然已经办成,自然要开始消除之前的不好影响。纪王刚刚又是要杀人,又是要灭门的,肯定把人家给吓够呛。自己身为长史,以后裴明礼就是自己的下属,当然要先安抚好。“王长史言重了,下官怎敢心生芥蒂,纪王殿下待人以诚,对下官也是礼遇有加。下官心中只有感激,绝不会有任何介怀。以后入纪王府还要仰仗王长史照拂了。”裴明礼连忙行礼解释。以后自己入了纪王府就是人家的手下,打好关系是必须的。他知道纪王府没有傅,最大的就是长史,而他以后或许就是纪王府的二把手。“行了,你们就不必这么客套了,你们俩以后都是本王的左膀右臂,纪王府以后就要靠你们了。明礼啊,跟着本王不会让你后悔的,以后你就会看到你从未看到过的世界。在史书之中,也会有你的一席之地,你的生活会比现在更加精彩。你要记住,美好的明天在等待着我们,每一天都会绚丽多彩。”击垮之后,还需要重新建立起信心,于是李慎开始鼓舞裴明礼的士气。就如小说中说的颇尔后来,重新树立起裴明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李慎在忽悠人的道路上依旧渐行渐远。(老规矩,戳戳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