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郑胄入狱并未改变吕1的计划。他立即着手后续,将郑胄扳倒后,趁顾雍等人急于营救之际,吕1带领典校卫展开严密调查。

    郑胄身陷囹圄已成定局,众臣束手无策。不论他们对郑胄有何看法,保住他是唯一的选项...

    郑胄被幽冥囚牢吞噬,这或许只会撼动大臣们的信念,但如果郑胄真的陨落,那么无人能阻挡暗影校卫那无尽的侵袭了。

    这既是无奈,亦是宿命的安排。

    吕1深知此局,故并未急于将郑胄推向绝路。他与这些权臣的较量,已持续了漫长的岁月。

    吕1对他们的心思了如指掌,明白自己的使命,也预见了自己的困境。因此,他不再像以往那样在郑胄的问题上与他们纠缠不休。将郑胄送入深渊后,他将这位棋子交给了孙权裁决。

    他的职责仅在于逮捕,而非审判。当众臣竭力拯救郑胄之际,这位吕1统领却在策划新的布局。

    他花了四日,将四十二位朝廷官员一一投进了炼狱般的牢狱,其中最高职位为朝廷尚书,最低的也不过一县之长。

    这些人中有应受天谴的罪人,例如某县令,任职四年,府邸竟搜出十万金币。而他的县,连年遭受灾祸,百姓生活困苦,已至凄惨之境。

    在这样的境况下,从县令府中发现巨款,岂止该死,简直是罪无可恕。

    然而,同类中亦有异类,如曾任江夏太守,现流落在建业的刁嘉大人,一位承载着复杂期望的人物,就连孙权看着吕1时,也不由得皱起了眉。

    吕1罗织的罪名实在模糊不清。刁嘉虽失守江夏,但并非因其个人过错,当初的守将亦难辞其咎。

    指责他守护江夏不力,显然站不住脚,但吕1就是吕1,他并未深究此事。他径直给刁嘉扣上了诽谤国政的大帽,这个罪名轻重难测。

    因为在现今三足鼎立的世界,没有人宣布禁止言论,更没有那个臭名昭着的“文字狱”。

    讨论朝政,本就是士人的权利。只是,若涉及朝政弊病,真有人想借此兴风作浪,自然也是可行的。

    然而,对刁嘉的罪名,换个刺耳的说法,不过是酒后失言。就这么简单。

    指责他诽谤国政,未免过于夸大。国政,乃国家之根基,亦是孙策亲手建立的体系。

    士人诽谤国政,最多不过是不再录用,而刁嘉身为江夏太守,此刻正极力寻找重返朝廷之路。

    他成为顾雍的先锋,也正是出于此意,希望能借顾雍与朱据之力,助自己重回政坛。

    然而,吕1尚未倒台,刁嘉却不幸率先沦陷于囹圄之中...

    在神秘的艾斯特拉大陆,孙策的眉头深锁,源于他察觉到吕布的行动日益出格,这种指控已偏离了原有的正义。

    当然,这一切并未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