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佳怡笑了笑,“看你这优柔寡断的样子,你在顾虑什么?想继续为祖国的新材料科学技术做贡献吗?到了昌达集团,一点都不会耽误你对理想的追求,在科研条件方面,甚至比新材料研究院更加优越;至于经济收入,一旦加入昌达集团,作为学术带头人,你的年薪将达到七位数,外加新项目百分之三十的股权收益;生活居住条件,公司会在省城为你提供一百五十至二百平方米的住房,位置任你选,”

    “好啦,你稍等。”叶佳怡还要往下说,却被童伟打断了,“其实你们上次提供的条件就很诱人,当时没有答应,并不是因为对条件不满意,而是一些事情还需要仔细考虑。”

    “不就是你想在新材料研究院解决正高职称吗?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事情需要考虑?”

    “佳怡,你是女强人,我得承认自己不如你,我办事有些优柔寡断,没有你那样洒脱的性格。”在老同学面前,童伟并不避讳谈论自己的弱点。

    “说了半天,你究竟想说什么?到昌达集团工作,还存在什么障碍?”叶佳怡有点着急了。

    “具体存在哪些障碍,我也说不清楚,总之,”

    叶佳怡反过来打断对方的话,“你说不清楚,我替你说吧,你是不是眷恋那种体制内的环境,已经离不开了?”

    童伟没有回答,他内心深处的这种传统想法,跟现代观念是背道而驰的,作为具有博士学历的现代人,童伟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却被叶佳怡猜中了,面对老同学,他感到很不好意思。

    猜到了童伟的心思,叶佳怡并未嘲笑这位思想保守的老同学,而是开导道“你在体制内已经待了比较长的时间,有这种想法完全可以理解,但你毕竟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眼光还是应该看的更远些。说白了,你所顾虑的,无非是科研工作环境、能力发挥空间、职称晋升通道、经济收入、住房及生活环境等等方面,我想问问,即使在体制内,你对这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多高的期望值?你的期待最终又有多少能变成现实?”

    童伟是985名校的博士,其智商当然很高,科研开发的能力毋容置疑,但要把智商情商加在一起,论综合素质,他跟叶佳怡不在一个档次,加上其思想比较传统,适应社会的能力确实不敢恭维。

    叶佳怡的这番话,让童伟有所触动,“其实,对于去民营企业工作,我一直持开放态度。”

    “但是,一谈到具体行动,你就犹豫了,我说的没错吧?”

    幸好是在电话里,对方看不见,否则,童伟一定会脸面发热,“是啊,这就是我的弱点,做事不果断,瞻前顾后。”

    “你有必要这么举棋不定吗?权衡利弊,做一番比较分析就一清二楚了。你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吧?是不是害怕在企业做研发,没有新材料研究院那种稳定感?”叶佳怡进一步剖析道。

    “这个,”后面这句话让童伟感到一怔,他觉得叶佳怡不愧是管理大师,能剖析到他内心深处的想法,他只好承认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许有这方面顾虑,毕竟体制内的环境比企业更安定。”

    叶佳怡笑着摇头道“童伟,尽管你是毕业于985名校的博士,现在又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正高职称,但我不得不说,你的思想还是有些守旧。体制内怎么啦?企业又怎么啦?在哪个单位,你的目的和本行不就是做技术研发吗?对你来说,所谓的稳定,不就是宽松的科研环境、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与你能力相称的经济收入吗?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任何一方面,昌达集团都会做得比你现在的单位更好。”

    “可是,我们现在的科研经费比较稳定,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科研拨款,企业在这方面,以什么做保证呢?”童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谢谢你终于把最想说的话说出来了!”叶佳怡长出了一口气,“别管整个新材料研究院,单说你们那个项目组,每年大致固定的科研拨款是多少?”

    “固定拨款三百万左右,每年还有几十到上百万的对外合作收入,这些资金也是我们项目组的全部支出。”

    “那就是说,作为项目负责人,可供你支配的资金,满打满算也就四百来万,但在昌达集团,我们给技术中心的预算是每年一千万,这些资金全部归你支配,还不包括人员经费。遇有新的重大科研项目,经费可以随时追加。”叶佳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