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原先与郑璞商议的定计,遣了两千士卒随尾追去,便转军往且兰县,安抚牂牁北部诸县的黎庶人心,以及肃清蛮夷部落趁势作乱了。

    追击之初,两军距离将近六十余里。

    如此距离,在山脉纵横的牂牁郡行军,需要一日方能追上。

    然尾随的朝廷讨伐军,乃是轻装追击的,辎重粮秣所携并不多,距离亦日复日缩短。

    仅十日,便缩减为十余里。

    若有变故,汉军抛下辎重急行军,无需一个时辰便短兵相接。

    且此距离尚在缩短中!

    亦让朱褒心绪大为焦虑。

    若归师而战,两军兵力相差无几,且朝廷讨伐军无论士气,还是战力都更胜一筹,胜负在两可之间。

    既是胜了,亦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

    沿途设路障,又会极大拖延自身前往南部句町县的时间。

    不战,自身所携辎重太多,亦舍不得扔掉,速度确实快不起来。

    思来想去,索性分出少数兵卒,再次携粮秣辎重先行,自身仅率一千五百人殿后,每每逢险要之地便落下营寨,顺势设些路障或破坏道路,拖延追兵二三日,再急行军赶去会合去粮。

    如此做法,虽也无法摆脱追兵,然却能极大减缓被渐追渐近的窘境。

    且待到了牂牁河畔,便无须担忧追兵了。

    他早在对岸备下了接应的舟船,可径自横渡而去,而追兵伐木竹造筏,可须不少时间。

    再者,“兵半渡可击”!

    他只需于对岸留下一股兵马,量追兵亦不敢横渡而追来!

    尤其是,渡津将近。

    一路且行且停,他已逆着牂牁河往上,行军了五日,再穿行前方突兀拔起的断陵崖,只需三日便可横渡。

    且,此处断崖,可通行的道路,颇为逼仄,亦是防守的佳地。

    只需留在此地落营,堵道三五日,便可摆脱追兵了。